金秋時節,我國玉米主產區迎來豐收季,顆粒歸倉的關鍵階段,糧食烘干機正以 “硬核” 實力守護秋收成果。在某大型糧食收儲基地,多臺智能糧食烘干機滿負荷運轉,僅 10 天時間就高效烘干玉米 5000 多噸,有效解決了秋收期間陰雨天氣導致的糧食霉變難題,為農戶筑牢 “糧袋子” 安全防線。
走進該收儲基地,陣陣機械轟鳴聲中,新鮮收割的濕玉米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送入烘干機。基地負責人介紹,今年當地玉米種植面積穩定,豐收后部分區域遭遇連陰雨,濕玉米含水量普遍超過 25%,若不及時烘干,僅 3 - 5 天就可能發芽、霉變。為應對這一情況,基地提前調配 12 臺大型循環式糧食烘干機,組建專業操作團隊,實行 24 小時輪班作業。
這些烘干機搭載智能控溫系統,能根據玉米含水量自動調節烘干溫度和風速,將烘干過程中的糧食損耗率控制在 1% 以內,遠低于傳統晾曬 3% - 5% 的損耗水平。同時,設備還配備濕度實時監測裝置,工作人員通過中控屏幕即可掌握每臺烘干機的運行狀態和玉米烘干進度,實現精準化、高效化作業。“以往靠天晾曬,5000 多噸玉米至少需要半個月,還得擔心天氣變化。現在有了烘干機,10 天就能完成烘干,還能保證玉米品質,賣價也高了不少。” 前來賣糧的農戶李大哥笑著說。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基地通過烘干機已幫助周邊 200 多戶農戶處理濕玉米,不僅縮短了糧食晾曬周期,還減少了場地占用,降低了農戶勞動強度。糧食烘干機的廣泛應用,不僅為今年秋收保駕護航,更推動了糧食產后處理機械化水平的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注入了強勁動力。